“GB”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的代號,它不僅是標準化工作者耳熟能詳?shù)姆?,而且在廣大社會公眾中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眾所周知,“GB”是取自“國標”的漢語拼音首字母大寫。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GB”的前世今生。
新中國第1號國家標準(GB 1-58)
新中國第1號國家標準(GB 1-58)《標準格式與幅面尺寸(草案)》是1958年國家技術委員會標準局起草的,它是制定出版與再版國家標準時應遵守的規(guī)定。當時制定我國國家標準的格式與幅面尺寸的原則是:第一,在標準文本的格式里要反映出標準名稱和特性,且在標準文本首頁需體現(xiàn)標準名稱、特性、類別、編碼等要素;第二,標準文本的尺寸要充分考慮我國紙張生產(chǎn)和供應情況;第三,注重吸取社會主義陣營和其他國家的優(yōu)點,盡可能與國外保持一致,便于國際間標準資料的交換與保管。
對于標準幅面尺寸,由于當時我國紙張的幅面大小尚未統(tǒng)一,經(jīng)會商第一機械工業(yè)部、輕工業(yè)部、文化部及北京市人民機器廠等單位,采用了國際通用的尺寸,分別為210mm×297mm(大幅面)和148mm×210mm(小幅面),這樣的規(guī)定既與國內(nèi)紙張生產(chǎn)和供應情況相適應,又不浪費紙張,并且與國際規(guī)則保持一致。
標準代號“GB”誕生記
GB 1-58中規(guī)定標準代號為“GB”。在《制定我國國家標準的格式與幅面尺寸草案簡要說明》中詳細說明了選擇“GB”作為標準代號的理由。當時考慮過三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完全采用中文為代號的表示法,即將我國國家標準簡稱為“國標”(類似蘇聯(lián)標準“ГОСТ”、羅馬尼亞標準“STAS”),或者簡稱為“中標”(類似波蘭標準“PN”,匈牙利標準“MS”,英國標準“BS”),但由于中國語文與外國語文不同,與國外聯(lián)系不便;第二種方案,在“國標”或“中標”之后,加添用漢語拉丁化拼音字的第一個字母組成的“國標(GB)”或“中標(ZB)”方式,這種表示方法比較復雜[注:ZHONGGUO(中國),GUOJIA(國家)BIAOZHUN(標準)];第三種方案,我國國家標準的代號完全采用漢語拉丁化拼音字母第一個字母合并來表示,即ZGB(中國國家標準)、GB(國家標準)或ZB(中國標準),在這三種表示法中,當時的初步意見擬以“GB”為我國國家標準的代號。這樣既能做到含義明確恰當,簡單易記,又能便于國內(nèi)外引用。
可以看出,當時在考慮國家標準的標準代號時,我國老一輩標準化工作者曾有多種方案:“國標”“國標(GB)”“中標(ZB)”“ZGB”“GB”等,并逐一說明了每種方案的優(yōu)劣。這里要注明的是:在1958年~1963年這段時間內(nèi),我國國家標準的代號采用的是第二種方案即“國標(GB)”,后來在1963年9月12日,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下發(fā)通知,修改了關于國家標準代號的規(guī)定,將“國標(GB)”改為“GB”,至此標準代號定為“GB”,并沿用至今。
標準編號的演變
當時世界上開展標準化工作的40多個國家中,標準編號方法大致為兩種。第一種編號方法如蘇聯(lián)、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英國、印度等國家,國家標準的編號方法是在標準代號之后接著寫標準順序號碼和發(fā)布的年份。標準經(jīng)過修訂后,該標準的原編號不變,僅變更修訂年份。這樣的方法對于生產(chǎn)和設計部門,有極大的方便,可以大大地減少圖樣上的修改工作,生產(chǎn)工人亦不致歧義錯亂。當時國內(nèi)中央各部的部頒標準,除一兩個部外,其編號方法均系采用上述編號方法。第二種編號方法像美國、加拿大、南斯拉夫等國,在標準代號和號碼之間,加分類號碼,然后再寫順序號碼和年份。如美國ASA LI 509-1929,加拿大CSA A 126-55,南斯拉夫JUS K. A9 020-55,這樣的編號方法既復雜又冗長,不便記憶,所以沒有采用。
經(jīng)綜合研究,我國國家標準采用了第一種編號方法。例如:我國第1號國家標準是1958年公布的,編號就是“GB 1-58”,和蘇聯(lián)ГОСТ 1-55 ,英國BS 1000-55等國家一樣,若后期國家標準修訂,編號照舊,只更改修訂年份,如1962年修改第1號國家標準, GB 1-58變更為GB 1-62。采用這種編號方法,既可以不變更國內(nèi)各部現(xiàn)行的編號方法,又能與國際上尤其是社會主義陣營多數(shù)國家取得一致。后來,由于“千年蟲”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的影響,標準的年代號更改為四位,即由“GB XXX—XX”變更為“GB XXX—XXXX”。
我國老一輩標準化工作者對于標準代號、標準編號等國家標準的誕生要素進行了深刻思考,也為我國標準化工作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今,我國標準數(shù)量和質(zhì)量大幅提升,標準體系也日益完善。
新中國第1號國家標準(GB 1-58)《標準格式與幅面尺寸(草案)》是1958年國家技術委員會標準局起草的,它是制定出版與再版國家標準時應遵守的規(guī)定。當時制定我國國家標準的格式與幅面尺寸的原則是:第一,在標準文本的格式里要反映出標準名稱和特性,且在標準文本首頁需體現(xiàn)標準名稱、特性、類別、編碼等要素;第二,標準文本的尺寸要充分考慮我國紙張生產(chǎn)和供應情況;第三,注重吸取社會主義陣營和其他國家的優(yōu)點,盡可能與國外保持一致,便于國際間標準資料的交換與保管。
對于標準幅面尺寸,由于當時我國紙張的幅面大小尚未統(tǒng)一,經(jīng)會商第一機械工業(yè)部、輕工業(yè)部、文化部及北京市人民機器廠等單位,采用了國際通用的尺寸,分別為210mm×297mm(大幅面)和148mm×210mm(小幅面),這樣的規(guī)定既與國內(nèi)紙張生產(chǎn)和供應情況相適應,又不浪費紙張,并且與國際規(guī)則保持一致。
標準代號“GB”誕生記
GB 1-58中規(guī)定標準代號為“GB”。在《制定我國國家標準的格式與幅面尺寸草案簡要說明》中詳細說明了選擇“GB”作為標準代號的理由。當時考慮過三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完全采用中文為代號的表示法,即將我國國家標準簡稱為“國標”(類似蘇聯(lián)標準“ГОСТ”、羅馬尼亞標準“STAS”),或者簡稱為“中標”(類似波蘭標準“PN”,匈牙利標準“MS”,英國標準“BS”),但由于中國語文與外國語文不同,與國外聯(lián)系不便;第二種方案,在“國標”或“中標”之后,加添用漢語拉丁化拼音字的第一個字母組成的“國標(GB)”或“中標(ZB)”方式,這種表示方法比較復雜[注:ZHONGGUO(中國),GUOJIA(國家)BIAOZHUN(標準)];第三種方案,我國國家標準的代號完全采用漢語拉丁化拼音字母第一個字母合并來表示,即ZGB(中國國家標準)、GB(國家標準)或ZB(中國標準),在這三種表示法中,當時的初步意見擬以“GB”為我國國家標準的代號。這樣既能做到含義明確恰當,簡單易記,又能便于國內(nèi)外引用。
可以看出,當時在考慮國家標準的標準代號時,我國老一輩標準化工作者曾有多種方案:“國標”“國標(GB)”“中標(ZB)”“ZGB”“GB”等,并逐一說明了每種方案的優(yōu)劣。這里要注明的是:在1958年~1963年這段時間內(nèi),我國國家標準的代號采用的是第二種方案即“國標(GB)”,后來在1963年9月12日,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下發(fā)通知,修改了關于國家標準代號的規(guī)定,將“國標(GB)”改為“GB”,至此標準代號定為“GB”,并沿用至今。
標準編號的演變
當時世界上開展標準化工作的40多個國家中,標準編號方法大致為兩種。第一種編號方法如蘇聯(lián)、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英國、印度等國家,國家標準的編號方法是在標準代號之后接著寫標準順序號碼和發(fā)布的年份。標準經(jīng)過修訂后,該標準的原編號不變,僅變更修訂年份。這樣的方法對于生產(chǎn)和設計部門,有極大的方便,可以大大地減少圖樣上的修改工作,生產(chǎn)工人亦不致歧義錯亂。當時國內(nèi)中央各部的部頒標準,除一兩個部外,其編號方法均系采用上述編號方法。第二種編號方法像美國、加拿大、南斯拉夫等國,在標準代號和號碼之間,加分類號碼,然后再寫順序號碼和年份,如美國ASA LI 509-1929,加拿大CSA A 126-55,南斯拉夫JUS K. A9 020-55,這樣的編號方法既復雜又冗長,不便記憶,所以沒有采用。
經(jīng)綜合研究,我國國家標準采用了第一種編號方法。例如:我國第1號國家標準是1958年公布的,編號就是“GB 1-58”,和蘇聯(lián)ГОСТ 1-55 ,英國BS 1000-55等國家一樣,若后期國家標準修訂,編號照舊,只更改修訂年份,如1962年修改第1號國家標準, GB 1-58變更為GB 1-62。采用這種編號方法,既可以不變更國內(nèi)各部現(xiàn)行的編號方法,又能與國際上尤其是社會主義陣營多數(shù)國家取得一致。后來,由于“千年蟲”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的影響,標準的年代號更改為四位,即由“GB XXX—XX”變更為“GB XXX—XXXX”。
我國老一輩標準化工作者對于標準代號、標準編號等國家標準的誕生要素進行了深刻思考,也為我國標準化工作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今,我國標準數(shù)量和質(zhì)量大幅提升,標準體系也日益完善。
新中國第1號國家標準(GB 1-58)《標準格式與幅面尺寸(草案)》是1958年國家技術委員會標準局起草的,它是制定出版與再版國家標準時應遵守的規(guī)定。當時制定我國國家標準的格式與幅面尺寸的原則是:第一,在標準文本的格式里要反映出標準名稱和特性,且在標準文本首頁需體現(xiàn)標準名稱、特性、類別、編碼等要素;第二,標準文本的尺寸要充分考慮我國紙張生產(chǎn)和供應情況;第三,注重吸取社會主義陣營和其他國家的優(yōu)點,盡可能與國外保持一致,便于國際間標準資料的交換與保管。
對于標準幅面尺寸,由于當時我國紙張的幅面大小尚未統(tǒng)一,經(jīng)會商第一機械工業(yè)部、輕工業(yè)部、文化部及北京市人民機器廠等單位,采用了國際通用的尺寸,分別為210mm×297mm(大幅面)和148mm×210mm(小幅面),這樣的規(guī)定既與國內(nèi)紙張生產(chǎn)和供應情況相適應,又不浪費紙張,并且與國際規(guī)則保持一致。
標準代號“GB”誕生記
GB 1-58中規(guī)定標準代號為“GB”。在《制定我國國家標準的格式與幅面尺寸草案簡要說明》中詳細說明了選擇“GB”作為標準代號的理由。當時考慮過三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完全采用中文為代號的表示法,即將我國國家標準簡稱為“國標”(類似蘇聯(lián)標準“ГОСТ”、羅馬尼亞標準“STAS”),或者簡稱為“中標”(類似波蘭標準“PN”,匈牙利標準“MS”,英國標準“BS”),但由于中國語文與外國語文不同,與國外聯(lián)系不便;第二種方案,在“國標”或“中標”之后,加添用漢語拉丁化拼音字的第一個字母組成的“國標(GB)”或“中標(ZB)”方式,這種表示方法比較復雜[注:ZHONGGUO(中國),GUOJIA(國家)BIAOZHUN(標準)];第三種方案,我國國家標準的代號完全采用漢語拉丁化拼音字母第一個字母合并來表示,即ZGB(中國國家標準)、GB(國家標準)或ZB(中國標準),在這三種表示法中,當時的初步意見擬以“GB”為我國國家標準的代號。這樣既能做到含義明確恰當,簡單易記,又能便于國內(nèi)外引用。
可以看出,當時在考慮國家標準的標準代號時,我國老一輩標準化工作者曾有多種方案:“國標”“國標(GB)”“中標(ZB)”“ZGB”“GB”等,并逐一說明了每種方案的優(yōu)劣。這里要注明的是:在1958年~1963年這段時間內(nèi),我國國家標準的代號采用的是第二種方案即“國標(GB)”,后來在1963年9月12日,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下發(fā)通知,修改了關于國家標準代號的規(guī)定,將“國標(GB)”改為“GB”,至此標準代號定為“GB”,并沿用至今。
標準編號的演變
當時世界上開展標準化工作的40多個國家中,標準編號方法大致為兩種。第一種編號方法如蘇聯(lián)、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英國、印度等國家,國家標準的編號方法是在標準代號之后接著寫標準順序號碼和發(fā)布的年份。標準經(jīng)過修訂后,該標準的原編號不變,僅變更修訂年份。這樣的方法對于生產(chǎn)和設計部門,有極大的方便,可以大大地減少圖樣上的修改工作,生產(chǎn)工人亦不致歧義錯亂。當時國內(nèi)中央各部的部頒標準,除一兩個部外,其編號方法均系采用上述編號方法。第二種編號方法像美國、加拿大、南斯拉夫等國,在標準代號和號碼之間,加分類號碼,然后再寫順序號碼和年份,如美國ASA LI 509-1929,加拿大CSA A 126-55,南斯拉夫JUS K. A9 020-55,這樣的編號方法既復雜又冗長,不便記憶,所以沒有采用。
經(jīng)綜合研究,我國國家標準采用了第一種編號方法。例如:我國第1號國家標準是1958年公布的,編號就是“GB 1-58”,和蘇聯(lián)ГОСТ 1-55 ,英國BS 1000-55等國家一樣,若后期國家標準修訂,編號照舊,只更改修訂年份,如1962年修改第1號國家標準, GB 1-58變更為GB 1-62。采用這種編號方法,既可以不變更國內(nèi)各部現(xiàn)行的編號方法,又能與國際上尤其是社會主義陣營多數(shù)國家取得一致。后來,由于“千年蟲”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的影響,標準的年代號更改為四位,即由“GB XXX—XX”變更為“GB XXX—XXXX”。
我國老一輩標準化工作者對于標準代號、標準編號等國家標準的誕生要素進行了深刻思考,也為我國標準化工作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今,我國標準數(shù)量和質(zhì)量大幅提升,標準體系也日益完善。